西班牙古根漢美術館




90年代初期,畢爾包市政府希望以藝術和文化振興畢爾包。當時所羅門古根漢基金會想要在歐洲建立一個分館,於是巴斯克地方政府提出城市改造計劃,邀請多位知名建築師參與都市更新計劃,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設計,此建築是由北美知名的建築師法蘭克‧蓋瑞(Frank O.Gehry)設計建造,佔地32,500平方公尺,混合了玻璃、石灰岩、鈦金屬等材質,是相當有代表性的當代經典建物。倫敦「金融時報」將畢爾包的成功範例稱為「古根漢效應」,意即藉由美術館的名聲、豐富的收藏品,配合獨樹一格的建築,給予原本逐漸凋零的畢爾包一個浴火重生的機會。
建築物本身是一件雕塑藝術品,蓋瑞將畢爾包重要的交通孔道-聖母禱詞橋(Puente de la Salve)也納入美術館設計中,側旁的高塔渾如躍出水面的魚尾,形成連貫的親水空間。
在館內可欣賞到六十年代以來的歐洲藝術、美國普普及極限藝術。

柏林古根漢美術館


1933年時百業蕭條,許多經融秩序混亂急待重整,柏林銀行總裁因為原銀行所在地已不再利於商業經營,所以他把房子賣掉,重新找了個新的空間,希望這空間能重新定義銀行的概念。但整個概念還很模糊,後來在1996年Hiemar Voppoper碰到紐約古根漢館長克倫思,克倫思就建議他將這個空間規劃為美術館,既可以存放他本身的收藏,又能提升德國銀行的國際文化形象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默契,現在這裡與紐約各占一半決議權,德國銀行本身已擁有五萬件收藏品,主要收藏方向為現代藝術。
1997年11月開幕的柏林古根漢每三個月就換擋一次,限地方上其他美術館最大的不同是,國際化的展務內容,兩個不同的集團合作,擁有比較多的自由及彈性。他們主要的展覽方向是從二十世紀到現最優秀的藝術家,不限特定背景。至於展覽的安排,主要都是為柏林藝術環境而展。關於個展的安排,都是耗時耗力審慎規劃,例如比爾維歐拉的個展就花了三年的時間籌備,因為他們本身空間條件有限,所以都會要求藝術家針對這樣的空間大小來創作作品,也可以說是量身打造,當然美術館也會提出優渥的條件收購這件作品,讓藝術家能安心創作。

阿布達比古根漢美術館

由 Frank O. Gehry 所設計的古根漢阿布達比分館,面積合計 320,000平方英尺(約 29,700 平方米),將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古根漢美術館,擁有近130,000平方英尺的展示空間。其功能包括永久性典藏、特殊展示長廊、藝術及科技中心、兒童藝術教 育設施、檔案、圖書及研究中心和一座高級保存實驗室。「在設計古根漢阿布達比分館時,我把在美國和歐洲絕對行不通的設計拿來嘗試,」Gehry 興奮地說:「設計之初我就意識到,這是件全新的創作,以現有資源構造一個面向全世界的建築,考慮地形和時機因素,拓寬選擇的途徑,在其他地方不會列入考慮 範圍的方案,在這裡也許適合。基地選在海邊或者附近有水環繞的地點,沙漠的起伏、燦爛的大海、充足的陽光,都引導著設計思考的方向。」

威尼斯古根漢美術館


除了紐約本館之外,古根漢美術館創辦人之姪女-佩姬古根漢(Peggy Guggenheim)在威尼斯還有一批以超現實藝術為主的收藏,當年她買下聖馬可廣場附近,緊臨大運河一座十八世紀的里奧納皇宮(Palazzo venier dei Leoni)作為自己的住宅,也就是未來的佩姬搶根漢美術館址所在。她以收藏現代藝術聞名,也是推動抽象派及超現實主義發展的重要人物。她買進許多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一流的現代藝術品,和二次大戰後美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。這兩批收藏的結合將使古根漢的現代藝術收藏更為完整。然而,這批收藏開啟了古根漢的跨國經營。1975年佩姬將自己的超實主義收藏,名義上全數捐給所羅門古根漢基金會,希望結合她叔叔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現代藝術收藏,讓古根漢家族的藝術收藏系統更顯完整。佩姬早年曾促使義大利政府正視現代藝術,不斷地向政府申請將她的收藏列為國寶,但是只重視過去輝煌歷史的義大利政府並沒有積極回應,等到紐約古根漢基金會計畫將這批收藏運回美國,義大利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內,將這批
收藏列為國寶,限制出境,迫使美方若要擁有這批館藏,勢必同時管理兩個不同地區的美術館,這也就是古根漢跨國經營的首宗案例。克倫思對於這樣的發展也有些愕然,他曾說到「義大利政府的舉動想要迫使我們維持現狀。但是,這件事從好的觀點來想,我們的本質上就是跨國的。再加上國際化與全球化都已經成為時勢所趨,因此,我們之所以會步上跨國經營實在有點事出偶然。



紐約古根漢美術館


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為美國知名慈善家古根漢夫婦和藝術顧問拉貝於1937年設立一基金會並由基金會統籌規劃整個美術館的建立,古根漢美術館的建立正值現代主義的狂飆,以及二次世界大戰後,美國藝術為世界藝壇的。最初設置地點在紐約第五大道和第88、 89街的交口上,邀請當時建築大師萊特(Frank Lloyd Wright)來設計,這棟足以代表現代建築的經典 之作, 實踐了萊特所謂的「有機建築」,這座建築以倒螺旋型的外型,以及內部連續向上迴旋上昇的迴廊設計,打破了人們既有的空間經驗。整個參觀的動線為沿著迴廊而行,像極了猶如十八世紀英國藝術 家William Blake筆下的「神之殿堂」。 古根漢的收藏以非具像藝術為主,其中以印象派、後期印象派、立體派、前衛繪畫、行動繪畫、普普藝 術、綜合藝術、超現實主義繪畫、觀念藝術等,這些收藏品真實地反映了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,世界各地藝術家紛紛湧向紐約,讓紐約儼然成為現代主義的聖地。如今,古根漢美術館的展覽仍是以當代繪畫和前衛藝術為主,推動和紀錄當代藝術為主。